为激活传统工艺的时代生命力,助力国家“2025年增强人民群众非遗认同感”目标落地,2025年7月,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石语新章”实践队深入“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开展非遗研学活动。以环境设计专业视角解码国家级非遗“曲阳石雕”的守正创新实践,探索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科技赋能中的时代路径。



一、守正:触摸历史根脉,感悟匠心永恒
在曲阳县文化馆参观,从古朴雄浑的古代造像到精雕细琢的现代佳作,跨越两千年的艺术长卷徐徐展开,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石雕技艺的历史底蕴;在永鑫雕刻厂的实践体验中,队员们沉浸式感受选料、打坯、精雕的严谨工序,全程动手学习并实践传统雕刻技艺,最终独立完成两件作品。虽略显青涩,却凝聚着对传统工艺的理解与实践探索的热忱。

二、传艺:见证薪火相传,感受青春热忱
在众友鑫旺培训机构内,青年学徒专注三维建模设计和雕刻技艺学习,勾勒出技艺传承的鲜活图景。课程既夯实传统根基,更鼓励创新思维,展现了非遗在新生代手中的蓬勃生机。这份由青年群体展现出的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持续努力的决心,让实践队员们深受感染,看到了非遗传承生生不息的希望。


三、创新:解码科技赋能,探索融合之道
弘艺盛和雕塑设备有限公司之行向队员们呈现科技与石雕的深度融合。从三维建模到数控精雕,现代技术极大拓展创作边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数控技术并非替代手工,而是解放匠人创造力、实现“人机协作”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提升效率与精度的生动体现。


四、对话:领略大师境界,启迪艺术思维
在刘杰雕塑艺术馆,大师对创作理念与情感表达的剖析,启发了队员们对空间造型、材质语言、艺术表达等专业核心问题的思考,极大地提升了队员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深化了对非遗“守正”根基与“创新”时代意义的认知,体悟到工匠精神中细节追求与创新思维的实践价值,积累了传统技艺与专业设计结合的第一手经验,并从石雕传承模式的实践中,明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融合的可行路径。实践队将以此次成果为起点,持续深化学习、融汇实践,着力推动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以实际行动肩负起中学习、理解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