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方针政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艺术素养。艺术与传媒学院、美育工作部于6月13日晚上7点在校音乐厅,举办“经典浸濡”大讲堂第十四讲,本次大讲堂主题为“唱民俗之谣,听民族瑰宝”,陈艾老师担任本次主讲人,校领导及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民歌是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与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记载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由于各民族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由贾佳老师演唱,胡睿老师、李喜洋老师伴奏的朝鲜族民歌《铃铛》调子欢快,节奏明朗,有极强的感染力。朝鲜族地区被誉为水稻之乡,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热爱,其民歌也体现出当地人民的淳朴性格。
由张曼老师演唱,胡睿老师伴奏的河北民歌《捡棉花》音调轻松欢快,多采用叙事风格,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艺术源于生活,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记忆浓厚,民歌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发展。
由姜莎老师演唱,牛海涵老师伴奏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秀丽婉转、清新细腻,有着浓浓的地域特色,江苏扬州地区处于南北交界,因此江苏民歌既有南方民歌的细腻也有北方民歌的豪迈。由姜莎老师演唱,牛海涵老师伴奏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就体现着山西人民豪放的性格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就塑造了山西人民粗犷豪爽的性格,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歌风格。
由夏天老师演唱,胡睿老师伴奏的维吾尔族民歌《美丽的阿瓦日古丽》以及由王一硕老师演唱,牛海涵老师伴奏的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都以含蓄的男女之间的情爱为主题,演唱具有少数民族独特的音调特征,情感表达细腻。
由王一硕老师、贾佳老师演唱,胡睿伴奏的土家族民歌《黄四姐》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轻松明快,当地人民通过民歌的形式抒发情绪,讲述故事。
由闫晓老师演唱,胡睿老师伴奏的云南民歌《猜调》节奏十分欢快,起初广泛流传于儿童、青少年之间,作为一种游戏,后来大人之间也会哼唱。由闫晓老师演唱,胡睿老师伴奏的山东民歌《绣荷包》以及由胡睿老师伴奏,张曼老师演唱的山东民歌《清蓝蓝的河》都带有浓重的山东地区色彩,山东是中华文化圣地之一,山东人民性格豪迈。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山东民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大讲堂接近尾声,由全体演员合唱,牛海涵老师伴奏的壮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是由小调发展而来的民歌,红遍了大江南北,用歌词描绘了广西地貌和广西人民的热情好客,用此民歌作为本次讲堂的终曲也更加丰富了观众们对于民歌的喜爱之情。
各民族民歌风格多样,广大人民以歌抒情,以情动人,这些优秀的音乐文化无一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与智慧的成果。本次“经典浸濡”大讲堂民歌专场也是借助民歌之水,浇灌中华民族音乐之花,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不懈努力。